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片区动态
奋楫创新,种好开放“试验田”

2025-07-11 来源:牡丹江日报

“十四五”期间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创试验区绥芬河片区聚焦自贸提升战略

助力牡丹江争当我国向北开放排头兵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十四五”期间,绥芬河自贸片区在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以挂牌成立为起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案例272项,获评省级创新实践案例56项,获评省级复制推广典型案例31项,居全省3个自贸片区首位,为我市加快完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龙江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敢为天下先”实现创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作为全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一块重要“试验田”,绥芬河自贸片区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绥芬河自贸片区管委会提出围绕贸易便利化创新突破、围绕投资自由化创新突破、围绕金融国际化创新突破加快发展,并迅速取得成果。

  面向企业,绥芬河自贸片区围绕贸易便利化创新突破推出自主备案、自主申报、自主核销、自主缴税、简化核准手续等新模式,实现2分钟信息采集备案,30秒外贸商品查验通关;围绕投资自由化创新突破,积极推进商事登记领域改革,吸引国内外众多企业在绥芬河自贸片区投资创业;围绕金融国际化创新突破,形成了金融超市、跨境金融服务站、企业上市工作站、跨境结算中心、绥易融平台五位一体的“跨境金融服务综合体”。

  今年1至5月,绥芬河口岸过货量达到443.2万吨,同比增长12.1%,占全省口岸总过货量55%以上。

  “四个聚焦”开创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绥芬河自贸片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一区多园”为方向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绥芬河自贸片区以自贸提升战略为引领,聚焦口岸增效,建设服务全国的物流枢纽,加快建设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网络、邮政,以及大宗商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保税物流、集散、空港融合发展的“6+6”现代物流体系;聚焦贸易扩量,打造繁荣稳定的开放前沿,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外贸易合作伙伴国家从75个增至96个,跨境电商实现“国内边境仓+境外海外仓”联动发展。

  聚焦产业投资,绥芬河自贸片区建成全省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产业基地,年落地加工进口木材200万立方米,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超过100万吨;聚焦平台提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筑以自贸试验区“一区引领”,各功能园区“多区联动”的开放合作平台,境外投资涵盖林业、农业、渔业、批发、物流等领域,在边合区打造汽车配件、进口木材、中药饮片、粮油食品“一区四园”产业格局,在综保区形成保税展示、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物流“一区四园”产业格局。

  纵深推进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绥芬河自贸片区管委会着力用好口岸城市“自贸品牌”,努力保持“四个领先”、实现“四个突破”,以自贸效应吸引集聚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绥芬河自贸片区保持口岸过货量、进出口贸易额、贸易新业态、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四个领先”。特别是今年以来,绥芬河口岸过货量、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大幅增长,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分别居全省县级城市第1位和第2位。

  在培育科技类企业和平台、保税核心业务、跨境运输方式、互市贸易发展上,绥芬河自贸片区实现“四个突破”。截至目前,片区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在全国率先实现精酿啤酒保税加工并推出保税研发、出口汽车保税租赁业务,成立19家边民互贸合作社,互贸落地加工企业发展到19家。

  未来,绥芬河自贸片区将加快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探索推进“口岸经济”“外事经济”“窗口经济”“区域经济”,努力在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进程中先行示范,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向北开放自贸创新先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