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片区动态
【自贸片区四周年】哈尔滨片区 | 中国“最北自贸区”打造向北开放高地

2023-09-01 来源:参考消息

  作为中国最北自贸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9年8月30日挂牌成立。四年间,作为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的哈尔滨片区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全力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设立企业2949家,同比增长36.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高于全国37.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3.4个百分点;对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49.9%,高于全国109.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哈尔滨片区再次交出一份耀眼的成绩单,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汇聚新动能。

  科创企业加速落地

  智慧药房一体化、远程超声诊断系统、手术专科机器人、人工智能城市中心药房……在位于哈尔滨片区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哈尔滨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着多款机器人。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科技型企业深耕医疗领域,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

  “这里为企业提供房屋免租、税费减免、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产品研发。”哈尔滨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崔笛说,公司给机器人装上“大脑”“慧眼"和“灵活手",从而模仿人类精准地抓取药品,能够高效、准确补药和发药,并实现库补发一体化。

  自2021年11月开园以来,通过复制推广、创新运用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吸引一批科创企业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园区正式签约落户企业62家,思灵机器人、库柏特科技、善行医疗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数字经济与生物经济集聚度已达到74%。

  “我们‘带土移植’深圳的成功政策、做法,并向整个哈尔滨片区推广,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正是我们的一次成功尝试。”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经营部副部长汤振华说。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建国介绍,据统计,哈尔滨片区已累计“带土移植”深圳特区经验75项,复制推广北京、上海等地经验224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50项。几年间,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设计、冰雪经济、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重点,哈尔滨片区先后出台“黄金三十条”“新驱二十五条”等惠企政策,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扩大外资利用规模等方面给予奖励,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0多亿元。

  科创链与产业链正不断形成,加速构筑发展新高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彬介绍,目前哈尔滨片区具备科技合作潜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户,占全市的40.3%。过去一年,哈尔滨片区推进省市重点项目66个,完成投资121亿元,对接深哈合作项目43个,完成投资额127.8亿元。

  中俄经贸合作向深向实

  从地图上看,哈尔滨地处中国的东北"末梢";放眼世界,这里地处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地带,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

  去年,黑龙江新经济产业园在哈尔滨片区建设完毕,其中中俄国际大厦成为园区亮点。负责产业园运营的黑龙江宏仁新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卓夫说,瞄准生物经济、数字经济、中俄合作、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领域,园区已吸引200多家企业入驻,包括21家对俄企业。

  黑龙江新经济产业园是哈尔滨片区对俄经贸增长的缩影。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甄长瑜说,哈尔滨片区既是全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又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国家物流枢纽,在国家战略引领和省市大力支持下,对俄合作已经成为这里最为显著的特色标识。

  为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俄方企业“引进来”,仅今年春节过后,哈尔滨片区带领区内企业密集出访俄罗斯5次,多次举办俄企中国行等重大对接活动,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总理、俄罗斯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等政要和企业家先后到访,仅线下与俄方企业直接对接超1000人次。作为较早开拓对俄贸易的民营企业,轩辕集团执行总裁薛海龙介绍,该集团已在哈尔滨片区投资20亿元,建立中俄能源合作园区,使用俄气供暖发电的电热联产项目已进入检测调试阶段。前不久,俄罗斯天然气联盟代表团来访,双方就天然气领域相关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推动对外开放提质升级

  当前,对俄往来释放巨大活力,对俄贸易彰显强劲动能。截至今年上半年,哈尔滨片区对俄进出口总量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

  一些受访人士指出,基于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哈尔滨片区将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抢抓对俄合作机遇期,全力打造对俄合作升级版,以务实举措擦亮最北自贸区的金字招牌。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外资持续流入,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可利用现有商贸配套设施引进“保免结合”模式,鼓励一般贸易与免税贸易相结合,吸引进口商品市内免税店、跨境电商线下自提体验店、国际特色美食店等新零售业态集聚,推进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