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手机站
官方微信
2025-09-25 来源:国际商报
今年1—8月,新增企业主体750家;1—7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217.23亿元,同比增长24.1%;今年共安排重点项目20个,年度投资8.9亿元……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6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黑河自贸片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
改革潮涌,六载奋楫。设立6年来,黑河片区紧紧围绕“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这一任务,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挥多区联动优势,在创新突破中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随着一批批具有黑河特色的创新成果渐次落地、一项项惠企暖企举措精准直达,黑河片区的探索实践不仅为跨境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为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黑河经验”。
激发制度创新活力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走进位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黑河自贸片区驻俄政务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正用流利的俄语为当地投资者解答关于在中国设立公司的流程问题。作为全国首个驻俄跨境政务服务驿站,驿站依托数字化政务成果,将8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境延伸至俄罗斯,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和有意来华投资的俄方企业提供中俄双语“一站式”通办服务,构建起“境内外一体化”服务体系,这一创新做法也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该驿站的创新实践,正是黑河片区坚持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真实写照。6年来,黑河片区制度创新特色鲜明,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通过建立生成机制、强化考核奖励等方式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共计44家创新主体踊跃参与;立足国家向北开放前沿优势,推出凸显沿边、对俄、跨境特色的“黑河案例”,首创生成制度创新成果229项,其中10项创新案例获全国各类评选奖项,5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创新跨境集群建设”案例入选中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跨境电商货运物流“多仓联动”创新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个典型案例。
自获批以来,黑河片区不仅赢得了诸多荣誉,更赢得了企业“用脚投票”的充分信任。6年来,黑河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6247家,注册资本超220亿元,既彰显了营商环境的显著优化,也体现了政策“组合拳”的精准有力。例如,推出“一站式”涉外服务专区、全省首家外汇和仲裁业务进驻,并在黑龙江省范围内首创“1审N承诺”“四地联办”“跨境审批”等十大营商环境品牌。再如,推出流程优化创新举措31项,高效完成397项行政审批工作;打造第三方便企利民综合服务超市,发放黑龙江省首张“异地通办通取”营业执照,实现外资企业异地执照办结;完成省级赋权评估,建立省市级赋权联系机制,推进“审管”联动。此外,黑河片区还建立了自贸片区法庭、商事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机构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4年,通过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黑河片区聘请1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参与片区营商环境评价。
“我们将加快打造‘东北亚办事最便捷’政务服务模式,将境外投资企业、危化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等90个高频关联事项高效整合为1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黑河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挥特色区位优势
强化开放载体引擎
日前,22吨由黑河龙飞投资集团与俄罗斯东方农业顿河有限公司合作引进的菊芋粉原材料顺利运抵黑河口岸。这既是全国该类商品的首批进口,也是黑河片区中俄贸易撮合平台投入运营以来,首家俄罗斯企业的产品借助该平台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自设立以来,黑河片区坚持国家赋予的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目标,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连年高位增长的进出口额无疑是其服务双循环最有力的佐证。2020年—2024年,黑河片区进出口额增幅分别为63.7%、57.2%、137.4%、56.9%、21.3%,为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进出口额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黑河片区发挥区位优势、强化开放引擎的务实举措。其中,推动跨境电商提速发展是最显著的亮点。6年间,黑河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开仓运营,实现了“1210”“9610”“9710”“9810”四类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的全面落地,吸引俄罗斯OZON、WB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落户黑河。黑河俄速达黑河跨境中心仓通过哈尔滨海关验收并实现运营。协调俄方推进阿穆尔州OZON海关物流中心、跨境电商海关清关场所卡口林克等清关场站投运。今年1—7月,跨境电商海关纳统贸易额达14.1亿元。
与此同时,黑河片区积极推动互市贸易创新突破。建有功能完善的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点,全国首创制发数字边民证;成功获批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资质,水陆双通道全面投入运营,贸易承载力显著提升;产业招商与业态培育同步推进,大豆、燕麦、肉类加工等多个项目将相继落地,互市贸易二级市场加快建设,产业链条持续延伸……恢复运营以来,黑河片区累计完成边民备案16625人、边民合作社28家、落地加工企业10家;实现通车2055辆,货物总重量4.05万吨,贸易额达1.49亿元,参与互贸边民1.98万人次,为稳外贸、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黑河片区着力推动保税物流稳步前行。与中国重汽、北汽福田等企业合作开展保税前置仓业务,开通“1210”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功能体系持续完善;黑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连续两年出口额居东北三省首位……一个个装载着“中国制造”的包裹,正从黑河走向全世界。
打造跨境产业集群
释放区域发展动能
坚持产业项目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跨境产业合作当成参与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分工的突破口,是黑河片区聚焦的重点工作之一。2025年,黑河片区共安排重点项目20个,年度投资8.9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7个,年度投资4.3亿元。
据黑河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黑河片区跨境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亮点纷呈。一是汇聚跨境势能,澎湃产业动力。东奥、振荣进口俄罗斯液化石油气中转物流项目已投入运营;东岱进口俄罗斯氦气中转物流项目加快建设,年内投入运营;昆仑富鑫、中晟国金跨境危化品项目年内启动建设。丰德恒泰、国源互市贸易进口俄罗斯大豆落地加工项目常态化运营;阿特兰特年加工6万吨进口燕麦项目、泽良食品年加工6万吨进口俄罗斯大豆项目已完成建设,年内投产。同时,完成全国首单俄罗斯进口创新试验低风险中草药通关,宝康、维塔斯等进口俄罗斯中药材企业常态化运营。
二是创新立体化招商机制,精准发力点燃发展引擎。黑河片区与俄罗斯中小企业联合会合资建立中俄贸易撮合平台并推动上线,注册商标“聚俄贸通”,截至今年7月底访问量达1.2万人次,用户数865人,中方企业入驻388家,俄方企业入驻103家。此外,黑河片区围绕九大特色产业体系,建立立体化招商机制,与第三方合作,成立招商公司,采取市场化招商模式;同时,组建产业招商专项工作推进组,采用“1+1+2+7”组织机构,成功招引黑龙江省首个电子产品出口平台项目和边境首个集生产展示和交易于一体的羽绒装备项目,实现全国首单俄罗斯菊芋粉进口,谋划开展菊芋粉落地加工项目。建立华国之窗中俄企业服务平台,对接外资企业落户黑河。截至目前,今年黑河片区落户外资企业12家,实际利用外资82.45万美元,同比增长47.23%。
三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进科创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锚定省市科技规划,黑河片区出台专项方案,目标明确,即累计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搭建省市级研发平台与孵化载体8个;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1.63亿元,企业签订技术交易合同17个、认定额1400万元,创新能力持续释放。构建“一站式”惠企政策兑现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省市区政策329次,发放手册400余份,兑现奖励资金758.3万元,惠及54家企业;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8项,推动与多所高校院所合作,组织60家企业参与27次科创活动,助力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与成果推介。此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申建;谋划科创园区,完成方案编制,出台管理办法,2025年年底将投入运营。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为黑河片区今后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展望未来,黑河片区将继续在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更多“黑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