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自贸动态
点燃“红色引擎”!自贸片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发展强大动力

2021-07-09 来源:哈尔滨自贸片区

万水千山

不忘来时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

党中央部署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哈尔滨自贸片区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实施,狠抓推进落实,在给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在开新局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打造龙江版“新浦东”。


  开局之年

  民生工程有史以来启动最多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哈尔滨自贸片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

  治水、清污、兴交通、建路桥、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系列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在哈尔滨自贸片区陆续启动,这是哈尔滨自贸片区有史以来,民生工程启动最多的一年。

  看病就医,是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何让自贸片区居民看病不难看病不贵,一直是自贸片区党员干部记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5月17日上午,哈尔滨自贸片区居民高高兴兴来到刚刚揭牌的松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喜悦和感激之情写在每个人脸上。患有糖尿病的社区居民王红蕊说:“家门口就能看病,太幸福了。”

  新业开张的松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是一家普通的卫生服务中心,担负着松安街道26个小区、近5万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中心购置了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DR、十二导心电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免疫酶标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等诊疗设备。在这里,居民可以充分享受“15分钟医疗圈”带来的极大便利。

  “坚决抓好供排水民生项目,坚决让自贸片区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这是哈尔滨自贸片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共产党人言出必行,有诺必践。前不久,哈尔滨自贸片区组织国内顶级专家召开了水专项规划评审会。自贸片区供排水体系建设标准将提升到全国一流水平,彻底解决城市供水安全、防洪排涝、雨污合流、黑臭水体治理等重大民生问题。目前,哈尔滨自贸片区净水厂正在加速扩建中,不久的将来,甘甜的松花江水将流入千家万户。

  发源于松花江的银水湾蜿蜒流过哈尔滨自贸片区。作为自贸片区重要的景观河,它串起沿线的城市景观带,又缓缓汇入松花江。

  “这曾是一条著名的‘黄河’。”松北区生态环境和水务局局长徐鹏明指着清澈的银水湾说,松北区地下水铁含量偏高,排入地面水体过程中,铁离子被氧化,使得水体呈现黄绿色,属于原生地质问题,而非人为污染造成,但黄水现象严重影响区内水生态环境,更因“观感差”而引发居民不满。

  徐鹏明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哈尔滨自贸片区在推动工作落实和为民解忧办实事上下功夫,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城市内河水质治理,创新推动“黄水治清”工作落地见效,银水湾从“黄河”变“清渠”。


  为进一步提升银水湾颜值,目前自贸片区正积极推进银水湾综合治理工作。“除了水质改造外,综合治理工程还包括景观桥、两岸绿化及慢行系统等,整个工程计划在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升级后的银水湾将更好地满足居民休闲观赏的需求。”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银水湾项目副经理魏臣说。

  据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自贸片区计划把城市内河打造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真正能亲水、近水、乐水。

  大力改善交通环境,是哈尔滨自贸片区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2021年,哈尔滨自贸片区围绕深哈产业园、中俄产业园、冰雪影都、绿地会展中心等园区新建57条道路,建设里程高达50公里,总投资16.8亿元。

  据哈尔滨自贸片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唐红斌介绍,今年是哈尔滨自贸片区建区以来,道路建设工程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总里程最长的一年。这些道路工程竣工后,将极大方便周边人民群众出行。此外,哈尔滨自贸片区今年还投资12亿元,建设三甲医院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


  目前,哈尔滨自贸片区智轨1号线正在紧锣密鼓收尾,不日,这条横贯自贸片区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将开通运营;6月24日,纵贯自贸片区的地铁2号线载着自贸片区的居民代表,驶过松花江,3分钟到达松花江南岸。

  智轨1号线、地铁2号线,一横一纵呈“十字骨架”,进一步夯实了哈尔滨自贸片区交通大格局。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自贸片区全体党员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足精气神,推动哈尔滨自贸片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哈尔滨自贸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任海龙介绍。

  培育新动能

  61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速跑

  6月,哈尔滨自贸片区万物繁茂,生机勃勃,各项目建设现场的机器轰鸣声奏响一曲曲高质量发展的动听“乐章”。


  7月末,中俄产业园将实现产业示范街区开放运营;10月,深哈产业园科创总部一期一标段将投入使用;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年内正式交付……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俨然是这一曲曲动听“乐章”中最美的和弦。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哈尔滨自贸片区上下正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姿态,谋划铺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2021年,哈尔滨自贸片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共推进省市重点产业项目61个,截至目前,已开复工项目57个,开复工率93.4%。


  6月24日,在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记者看到科创总部一期一标段内工人或拴着绳索站在暖廊上安装玻璃面板,或忙着进行园区园林景观施工……600多名工人正在为9月的竣工验收做着最后冲刺。预计10月,一标段将投入使用,到年底企业入驻率将达50%左右。与一标段相邻的二标段建设也马不停蹄,9栋主体结构封顶的楼宇进行着二次结构施工,预计2022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此时,中俄产业园项目也加快了建设步伐。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一期产业示范街区已封顶,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外部装修;科创中心已完成桩基础施工,正在进行首层施工。预计7月底,首期产业示范商街将正式开放,10月底科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一个个项目顺利推进、投用,离不开政府的悉心“呵护”。

  据悉,自贸片区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原则,由区领导包保重点产业项目,全面践行投资考察服务到位、注册登记代办到位、后期落户跟踪到位“三个到位”服务,对于项目的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环节,组织责任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定期研判,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多投资。


  自贸片区招商集团更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设立项目首席服务官,一个项目明确一名负责人,强化落实项目负责人的主体责任。6月,进入项目建设黄金期,这些项目首席服务官便把办公室搬到企业、搬到项目建设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建设。

  在自贸片区,集聚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是大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哈尔滨自贸片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于宏介绍,从今年推进的61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层级看,有31个工业项目、30个服务业项目。其中,工业项目中有10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6个新材料项目、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3个现代生物医药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工业项目的75%。

  “每一个大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加速集聚优质产业项目,挺起自贸片区经济发展脊梁。”哈尔滨自贸片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于宏说。


  今年以来,自贸片区每一名招商人都比过去更忙了。今年3——5月,自贸片区领导带队,自贸片区招商集团密集外出招商,先后赴广东、福建、上海、江苏、北京、河北、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3次,集中推介自贸片区8场,拜访企业近百家。3个月的奔波,收获颇丰,中铁、中铁建、一重集团财务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交通银行自贸区分行等一批央企区域总部落户自贸片区;目前自贸片区招商集团已完成项目签约额320.5亿元;新洽谈跟进的项目80余个。

  从2019年以来,自贸片区连续两年招商引资额突破千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自贸片区招商集团、国际招商公司、江南园区公司、利民园区公司充分发挥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聚焦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文旅经济,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一代材料技术、工业大麻、石墨产业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精准发力,冲刺连续三年招商引资额突破千亿元目标。

  企业北上

  生动诠释营商环境之变


  6月19日,挂着“唐山建华集团石墨烯产业搬迁落户哈尔滨自贸片区”字样红色条幅的大货车,稳稳驶入位于哈尔滨自贸片区的龙江碳谷国际合作智慧产业园。这3台大货车是6月17日从唐山高自贸片区公司总部出发,星夜兼程,途经辽宁、吉林,行程千余公里,一路北上。

  唐山建华实业集团是京津冀石墨烯龙头企业,石墨烯产业发展实力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企业为何会不远千里,迁址哈尔滨自贸片区?


  “黑龙江石墨资源富集,这是我们到黑龙江投资的重要原因,目前自贸片区为我们提供了已建成厂房,经过改造后,即可投用,比自建厂房最少节省一年半的时间,加速企业投产步伐。”唐山建华实业集团董事长孟英说,从项目沟通到落地,他切身感受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哈尔滨自贸片区的高效、贴心服务。

  无独有偶,近日,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自贸片区签订协议,企业将在今年7月末前将总部迁到哈尔滨自贸片区。

  这是一个企业“用脚投票”的时代,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感知最强烈。无论唐山建华实业集团,还是深圳海邻科,举企北迁自贸片区,无不看好自贸片区优良的营商环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哈尔滨自贸片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效果更佳。

  前不久,哈尔滨自贸片区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政府部门述职问政评议会。宽敞的会议室里坐满市直部门负责人、自贸片区区级领导、企业代表、监督员代表和各区直部门、街道负责人。每人手里8张测评票,他们的打分结果决定当天述职的8个部门的2020年考评成绩。

  更为与众不同的是,主席台上除述职席外,还设置了两个观察员席位,针对每一位述职人员的述职情况,两位观察员给予精彩点评。主持人也是带着“考题”有备而来。主持人提问紧贴痛点,企业家直抛问题,特邀观察员言语犀利。整整四个小时的会议,高潮迭起。

  “这样的述职问政形式,既能全面检验我们工作成效,更能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我们和企业的距离。”哈尔滨自贸片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政委蒋耀卿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能够让企业更直接地跟政府委办局之间对话和交流。将政府部门的绩效成绩与为企业服务水平挂钩,表现出了自贸片区改善营商环境的决心,也更坚定了我们把投资项目做好的信心。”哈尔滨万科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蕾说。


  “提升能力强本领,改进作风优环境”,当一年一度的述职会与问政、评议相结合时,述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述出责任、问出压力、评出担当,这场会议让自贸片区上下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倒逼政府部门将提升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落到实处。

  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早在2020年初,哈尔滨自贸片区决定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经过组织专家论证,472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划转至行政审批局,集中率达到了97%,使哈尔滨自贸片区行政审批局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承办省、市、区三级事项,且数量最多、占比最大、范围最广的行政审批机构,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据哈尔滨自贸片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惟乔介绍,一年来,哈尔滨自贸片区行政审批局累计办理各类行政审批29606件,其中,商事登记类17845件,新设立企业7696家,同比增长49%;投资建设类3403件;其它社会事务类8358件。向监管部门推送信息一万余条。

  继“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开后,哈尔滨自贸片区在全省率先组建全区域、全领域、全职能管控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自贸片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集中行使十几个部门的工作职能,涵盖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农林水务、社会事务、专业技术等五大类67项协同执法事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共3389项。


  “学党史开新局,我们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家是衣食父母’的发展理念,将自贸片区营商环境作为‘金名片’叫响擦亮。哈尔滨自贸片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省、市、区三级事权的行政区,我们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营商环境、“亲清”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哈尔滨自贸片区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哈尔滨自贸片区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至第51名。

  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哈尔滨自贸片区围绕打造诚信政府,开展了“清赖行动”专项整治,特别是针对新接手的利民托管区账务进行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账款整体清偿率达到100%。

  在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哈尔滨自贸片区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前不久,出台了《哈尔滨自贸片区暨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关于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对成功上市企业提供最高资金奖励1000万元。成功获批全国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在打造“亲清”化营商环境方面,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免减责实施细则(试行)》,扩大容错范围,形成涉及9个部门容错清单30条。出台《为被错告诬告陷害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的规定(试行)》,旗帜鲜明地为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新能源供热

  既要屋里暖也让天更蓝

  盛夏时节,在哈尔滨自贸片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捷能热力2×80MW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作为我省首例大型引用俄气的供暖工程,也是哈尔滨自贸片区首个推进的“气化龙江”战略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将增加自贸片区的供热能力,而且投产后每年将减少碳排放48万吨,对改善供暖期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 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捷能热力2×80MW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8.2亿元,占地面积为10.43万平方米,项目预计于今年12月末完成投运并网,投产后年可利用天然气3亿立方米,新增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加上现在环西热源9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能够满足以深哈产业园为核心的环西片区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增长的供热需求。

  近年来,哈尔滨自贸片区快速发展,人口总数逐年递增,按照自贸片区总体规划,到2035年,自贸片区人口要达到220万人。

  在保障百姓住上暖屋子的同时,自贸片区加大在“煤改气”、清洁取暖等方面发展力度,既要屋里暖也让天更蓝。

  在捷能热力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快速推进的同时,黑龙江宏通热力有限公司(简称宏通热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二期建设全部完成投用,届时每年可消耗秸秆60万吨。

  黑龙江宏通热力有限公司生物质热电分公司总经理高博告诉记者,宏通热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于2019年11月份开始建设,总投资6.5亿元,占地面积13.6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两台160吨/小时生物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备2台30兆瓦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项目一期的一台锅炉已于今年4月2日投产,目前已满负荷生产。待今年10月二期项目的锅炉投用后,该项目将实现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每小时提供工业用蒸汽100吨,年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


  “我们的锅炉主要烧秸秆、林木枝丫等生物质燃料,每年可消耗秸秆60万吨。”高博说,秸秆是一种低碳燃料,含硫量仅为煤炭的四分之一,通过秸秆代替煤炭,可显著减少碳的排放量,大大减少对大气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于宏告诉记者,哈尔滨自贸片区的战略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宜居宜业宜游自贸片区。生态化需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当前,自贸片区江北一体发展区除了电力,主要能源还是以燃煤为主,特别是供暖领域,主要使用燃煤,给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规模,特别是采用天然气等作为燃料供暖,是建设生态化自贸片区的现实选择,也是落实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于宏说,自贸片区提出打造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着力打造科技、信息、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下,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体系不适合支撑现代化经济和产业体系,因此,能源清洁化将进一步增强自贸片区对高端产业吸引力,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作为“气化龙江”战略示范区,下一步,哈尔滨自贸片区将重点推动“煤改气”、清洁取暖等领域在全省的先行先试,全面禁止新增燃煤取暖和用煤产业项目,积极推动燃气调峰电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以天然气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努力将自贸片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打造成“燃煤零增长示范区”。到2035年,自贸片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力争建成“零煤示范区”。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自贸片区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坚定了信仰、信念。下一步,哈尔滨自贸片区将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继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同时,要更好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创新引领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任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