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手机站
官方微信
2023-07-26 来源:国际商报
作为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和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成立起,便承担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使命,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要求,奋力书写黑土地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4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1/5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7的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占全省的18%;外贸额达1161.03亿元,占全省同期外贸总额的14.1%。对俄贸易占自贸试验区外贸额超70%;新设企业24830家,是挂牌前的145.3%;新签约内资项目380个,合同金额超3000亿元。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大片区发挥各自特色优势,释放出巨大“磁场效应”,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制度创新“试验田”迸发新活力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三大片区和中省直部门累计形成超300项创新经验,以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突破,把“试验田”变成了“高产田”。
哈尔滨片区推出“跨境发证”“一业一证”“无感续证”“视频验证”“承诺代证”等五证服务,推动审批服务由精简要件、优化流程,向精简事项、全程代办转变。率先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强监管”“承诺即开工”“签约即发证”等改革举措,搭建“企业开办直通车”和智能秒批系统,最快6小时开办企业。
改革创新集成突破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哈投资兴业。黑龙江善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成深有感触地说:“片区坚持‘企业所需就是政府所急’,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为我们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企业落地一切顺利。去年3月公司正式注册,4月初在深哈产业园投资建厂,6月底投产运营,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超速度。”
黑河片区立足沿边、对俄、跨境特色,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黑河案例”:全省首开龙粤合作框架下“跨省通办”服务;“中俄跨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审批服务使企业注册时间缩短至0.5天,实现“零”收费;全国首创“自贸E贷”“边民贷”使166名边民受益……一批“黑河模式”推动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2020年-2022年,外贸进出口额连续三年高位增长,增幅分别为63.7%、111.9%、137.4%。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互市贸易+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区建成投入使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交易额年均增长20%。
绥芬河片区突出沿边特色推动改革创新,获批绥芬河-东宁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设计“内贸跨境运输办理”模块;创新建立口岸商品溯源诚信体系,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将商品“溯源码”、商家“诚信码”有机结合……4年来,片区承接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60项,实施率达100%。国家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98.5%。
此外,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实施《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系统推进金融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新的制度创新成果。
打造向北开放合作新典范
4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立足对俄及东北亚和沿边开放合作的战略定位和独特优势,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全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彰显了开放龙江的无穷魅力。
作为全国对俄合作的“桥头堡”,哈尔滨片区推动对俄合作产业链、金融链、科创链、物流链“四链”融通升级。今年上半年,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50%。“哈欧班列”发运货物4616标箱,运送货值达7766万元。
黑河片区依托北向开放重要窗口优势,积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完成全省首批俄罗斯进口大豆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压力测试;中草药进口品种增加到15种,全国首单俄罗斯进口创新试验低风险中草药通关和全国首家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中药材GMP认证企业建设。
绥芬河片区聚焦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创新开展沿边自贸片区首笔“政融增信”海关事务担保业务;开通全国自贸片区首条人民币、卢布陆路跨境调运双通道并开展常态化调运业务,已累计调出人民币5.24亿元,是目前全省唯一开展调运业务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