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自贸动态
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登台服贸会

2020-09-10 来源:

  9月6日上午,“最北自贸试验区,开放合作新高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中心举行。


  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康翰卿,哈尔滨海关副关长朴明华,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任海龙,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绥芬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士伟,黑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士舟出席,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吴晶晶主持发布会。对挂牌一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进行发布,并答记者问。


  此次发布会恰逢绥芬河自贸片区即将揭牌一周年。绥芬河是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被誉为“国际商旅名城”。作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的绥芬河片区,于2019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启动,面积19.9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公路口岸作业区、铁路口岸作业区、金融服务区、跨境合作区七大功能区。


  绥芬河将9月确定为“自贸片区周年主题活动月”,以“合作篇、开放篇、项目篇、展示篇、城市篇”为主线,陆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一批重点企业,举办专题论坛、展销展会、招商推介等活动,全面推进贸易提升、产业提质、发展提速。


  黄士伟说:“绥芬河片区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呈现出积极变化。”

  一是开放格局实现新拓展。构筑“七区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片区以占全市4.34%的面积,集聚了71%的企业,贡献了70%的税收、65%的进出口,不仅成为扩大开放的“主阵地”,更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二是枢纽功能得到新提升。中欧班列、陆海联运班列加频加密开行,区内进出口商品达1400多个品种。跨境电商“9610”和“1210”系统开通运行,肉类进口、中草药落地加工试点等政策相继落地。

  三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复制推广了全国143项改革试点经验,推出第一批21项制度创新案例,初步认定全国首创型11项,4个案例参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设立了全国首个中俄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通了全国首个铁路互贸交易市场,将互贸商品来源拓展至韩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四是产业平台迈向新层级。片区新签约投资项目56个,相继启动了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建成了境内的全产业链项目。木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省同行业的1/3,阔叶单板年产量占国内70%,成为全国最大的供销集散地。

  五是市场主体迸发新活力。启动招商引资“百日会战”,今年前8个月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938家(企业522家),其中8月当月新增市场主体580家,同比增长171%,彰显了自贸区的制度优势。


  当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问道,经由绥芬河站出入境的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什么时,黄士伟回答,“今年1至8月,绥芬河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外贸稳定运行,积极实施多项通关便利化改革,中欧班列在绥芬河开行105列共9138标准箱,开行规模逆势增长,运行质量稳中有进。”


  这一成绩既是过往开放合作的良好基础,又是中俄合作潜力不断释放,更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创新发展沿边对外贸易是国家批复设立绥芬河自贸片区,设置的一个重大课题。


  “百年口岸”“国境商都”“全国文明城市”“中俄友谊城”绥芬河,在“自贸时代”的引领下,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