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投资贸易便利化
解读龙江创新发展60条|黑龙江省国资委:多策并举激发国有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2023-09-08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近日,黑龙江省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以下简称《创新发展60条》)。9月7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相关部门就系列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期间,黑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冬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冬表示,《创新发展60条》提出“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主要包括: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贯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建立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研发投入强度要求,并与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相挂钩,考核中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等。省国资委将细化措施推进《创新发展60条》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核心功能,当好现代化强省建设的主力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核心功能,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卓越的产品、服务和品牌,构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改善民生、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功能作用。

  二是加力科技创新,锻造创新龙江建设的顶梁柱。着眼企业现实和发展需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和产品升级。加强国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双驱动,深化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着力破解创新人才偏少难题。

  三是聚焦产业创新,争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围绕全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大“四个经济”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加快煤炭、建筑、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项目落地;全力推动东部水利工程、机场二期建设、哈伊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档加速。

  王冬表示,近年来,国资省企积极投身“六个龙江”建设,助推“八个振兴”,围绕构建“4567”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政策集成,加快布局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近三年,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56%,科技创新不断助推高质量发展,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利润总额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57.6%,均创历史新高。

  省国资委作为部分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在激励国有企业投身龙江创新发展、激发干部职工创新活力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更好地为龙江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王冬表示,国资省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国资委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应给尽给、能给尽给,多策并举激发国有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利润加计。将研发投入强度,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允许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出资企业研发投入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

  二是奖励加分。鼓励企业实施产业技术攻关,对科技创新有成果、数字化转型见实效的企业,在考核中给予奖励加分。近三年,出资企业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户。

  三是激励加码。鼓励出资企业,用好用活中长期激励“政策包”,大力推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非上市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商业类企业超额利润分享、创新领域项目跟投等一系列激励措施。目前,已有20余户企业,建立或实施了中长期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核心骨干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幸福指数”,充分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动力。

  四是工资单列。国有企业工资实行总额备案管理,与企业效益联动,只能在锁定的盘子中分配。省国资委实行工资单列政策,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支出,不受工资总额与效益联动的限制,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充分运用增量激励科技人才,有效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王冬表示,下一步,省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研究出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出资企业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下来”,原始创新“强起来”,科技成果“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