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手机站
官方微信
2020-09-25 来源:
41、什么是进口货物预检验?
答:进口货物预检验制度,是指在自贸试验区“分线管理”的总体框架下,自贸试验区内的入境货物直通入区,根据企业预检验需求接受报检,货物出区时快速核销验放,不重复实施检验。该制度可全面提高区内入境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大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物流效率。
42、什么是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答: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指根据不同货物状态,实行不同监管模式。基本上分三大类货物状态进行监管:一是对区内保税仓储、加工等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状态监管;二是对通过试验区口岸进出口或国际中转的货物,按照口岸货物状态监管;三是对进入试验区内特定的国内贸易货物,按照非保税货物状态监管。
43、什么是保税展示交易?
答:保税展示交易,是指经海关注册登记的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在区内或者区外开展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的经营活动,即不需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在一定时间内、在指定地点进行展示和交易,待实际完成交易时再统一结算税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适用条件:开展保税展示交易的区内企业应当与海关实行计算机信息联网;区内企业在特殊监管区域规划面积以内、围网以外的综合办公区专用的展示场所或区外其他场所开展出区保税展示交易的,应当提供税款担保;货物在出区展示期间发生内销的,区内企业应当在规定日期内向主管海关集中办理进口征税手续,集中申报不得跨年度办理,主管海关征税放行后,辅助系统自动退还区内企业的担保额度;货物出区展示完毕,区内企业应当通过辅助系统办理货物回区手续,最长不得超过货物出区之日起6个月。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区内企业应当向主管海关办理延期手续,延期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延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企业需定期向海关申报出区展示货物情况。
44、什么是商事制度?
答:商事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章和政策总和,是对市场主体准入、交易和退出等市场活动的制度和政策规定。商事制度在所有的社会制度中最具多样性和创新性。经济的发展不断呼唤新的商业形态,商事制度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在现代化法制国家中,商事制度的调整主要通过商法的制定和实施来完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提出和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关键问题,必将对释放市场活力,促进企业创新成长发挥巨大作用,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45、什么是大宗商品?
答:大宗商品(Bulk Stock),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包括三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46、什么是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
答: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制度,是指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处于保税监管状态下的大宗基本工业原料、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等,在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平台上交易的监管制度。
47、什么是商事主体登记?
答:商事登记是指商主体或商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其主体资格,依照商事登记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主管机关审查核准,并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的法律行为。商事主体,是指经依法登记,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48、什么是商业保理?
答:商业保理,指供应商将基于其与采购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及催收、信用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的贸易融资工具。商业保理的本质是供货商基于商业交易,将核心企业(即采购商)的信用转为自身信用,实现应收账款融资 。
目前银行保理更侧重于融资,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仍然要严格考察卖家的资信情况,并需要有足够的抵押支持,还要占用其在银行的授信额度,所以银行保理更适用于有足够抵押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商贸企业通常达不到银行的标准。 而商业保理机构则更注重提供调查、催收、管理、结算、融资、 担保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更专注于某个行业或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更看重应收账款质量、买家信誉、货物质量等,而非卖家资质,真正做到无抵押和坏账风险的完全转移。 因此,如果通过商业保理的形式把债权风险转嫁给保理公司,就可以实现对应收账款的盘活,提高其现金流的使用效率。
49、什么是“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
答:“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就是将原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每一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三证合一”改革试点。2015年10月1日,“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2016年升级为“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即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整合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将申请人过去需要向五个部门分别办理的五张证,缩减为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一张营业执照。2016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将更多涉企证照与营业执照整合,开展“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
50、什么是“证照分离”?
答:“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的“照”指的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指的是各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原先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国务院常务会议2015年12月16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决定在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主要是聚焦办证环节,通过采取改革审批方式和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使企业办证更加快速便捷高效。所谓的“证照分离”指的是“证”与“照”的相互独立,即办理营业执照和办理经营许可证是独立分开的,既可以先照后证,又可以先证后照,二者没有强制先后办理的顺序。目前试点的是自贸试验区,已经实现了市场准入领域的“先照后证”,也就是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