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手机站
官方微信
2021-05-14 来源:632观察
2021年4月15日,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颁证揭牌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浦东举行。2014年4月,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通关运行,成为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区港联动先行先试区。17年后,由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原址、原地、原面积“,整合优化的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落地,规划总面积为1.03平方公里。整合升级后,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将发挥”保税+”功能优势,在海空运联动、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运作等领域创新突破,持续提升物流枢纽能级。
4月20日,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孙元欣教授接受《632观察》采访,谈浦东外高桥迎来发展新机遇,变身综合保税区,全国首个保税物流园区升级。
孙元欣教授指出,此次升级是从原先的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功能扩大升级。原先,保税物流园区业务比较单一,主要是做保税、国际贸易以及国际中转等业务。这次,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新增保税研发、期货交割、中转集拼以及加工制造等业务功能。第二、适应新功能,政策体系扩大。企业之间在综合保税区里面开展业务,可以免增值税、消费税等。
在前不久的《“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能级规划》发布时,有专家指出,新型贸易是能级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次升级对于新型贸易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孙元欣教授指出,综保区临近外高桥港,彰显区位优势。外高桥港现在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可以在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试点:第一、港区一体化,提升通关效率。最近,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需要提升通关效率,特别对一些生鲜食品、快速消费品,通关效率要缩短到6个小时;第二、发挥港区联动效应,探索新模式。新的国际贸易就是要亚太供应链管理,开展离岸业务、离岸贸易、中转集拼、国际艺术品交易以及服务贸易等等。目前,离港口距离很近,可以做一些探索。
孙元欣教授指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从2004年开始建设,是全国第一家物流园区。17年来,保税物流园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综保区设立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拥有7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它拥有处理100万个集装箱的能力。同时,每年它能够完成80亿美元的进出口量。全国有四大保税物流园区,包括上海、天津、厦门以及广州。按照进出口排名,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排在第二位。目前,里面有几十家企业,主要包括大型的物流企业、贸易企业等等。这一次,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园区,可以说是第二次腾飞,面向未来,它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外高桥港的综合保税区到来,浦东初步形成了“1+1+3”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孙元欣教授指出,“1+1+3”海关特殊监管区,综保区的质与量均有提升。浦东新区的综合保税区从原来的28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40多平方公里,增加了50%。设施的总量增加了,总体的层次也提高了。另外,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全国政策上处于领先地位,先行先试,提供可复制经验。
此外,孙元欣教授指出,在国家双循环的政策、国际疫情的形势、签订双边多边协议等大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这样一种升级,它们可以积极的实施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目前,国际上也在推进自由贸易。国内外关税水平下降,对于保税区依赖性减弱。综合保税区,一方面,要发挥原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综保区要与时俱进、根据当下情况适时升级。上海综合保税区的根本作用还是扩大视野,服务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