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在线课堂
中心专家劳帼龄接受《632观察》的采访,谈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获批

2023-11-02 来源:东方财经《632观察》

  10月27日,中心专家劳帼龄接受《632观察》的采访,谈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获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买卖全球更加便利。

  以下为采访具体内容:

  “丝路电商”伴随“一带一路”发展

  主持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六届进博会也马上就要召开。在这个时间点,国务院批复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您觉得这释放出了什么样的信号?

  劳帼龄:如果我们回溯过去的话,“丝路电商”是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一路走过来的。其实在2016年,就迈出了“丝路电商”的第一步——与智利首签了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双边协议。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发言中,总书记提出要创建“丝路电商”的合作先行区。今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八项行动中,提出支持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中国将要创建‘丝路电商’的合作先行区”。

  这一连串的时间点释放信号和信息,告诉我们这是一件国家的大事,是国家交给上海的一件大事,就像十年前上海拿下第一个自贸区的时候一样,要“先行、先试”。

  堵点往往出现在跨境结算、通关便利等方面

  主持人:在“丝路电商”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难点、堵点问题,您觉得应该如何来突破?

  劳帼龄:提到的“堵点、难点”,会联想到的是货物贸易后的交割,以及跨境的结算问题。同时围绕着货物的进出口,通关的便利化也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还可能会涉及到税收、结汇等环节,各国各有规范,需要打通。所以相关的突破存在了难点、堵点,但是我们相信从上海提出先行区的方案交付给商务部,最终得到国务院的批复,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一定能够把这些堵点和痛点予以梳理。

  更多“展品”变“商品”,消费者享受全球好物

  主持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当中获得什么红利?

  劳帼龄:以往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让展品变成商品“,我们今天可以借助“丝路电商”先行区,把交流、融通、规则等对接好,落实到消费者身上,就是大家能感受到我能尝遍世界美食,能用到各种各样的世界好东西,这些世界好物能够来到我们的面前。

  对外输出电商相关模式

  主持人:在这个电商的平台的打造方面,我们应该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您觉得这种模式有没有机会走向更多的国家?

  劳帼龄:事实上,在过去这些年的合作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部分的开花结果。在我们的跟踪当中,已经看到中国的跨境物流已经在蓬勃发展当中了。我们观察到和印度的合作当中,带动了海外支付方式的变革;帮助泰国打造5G智能工厂。围绕RCEP的落地,也看到了更多数字经济的落地:和印尼围绕着相关的“丝路电商”合作,开展了“两国双园”项目,带动了各方经济的增长。由此,中国电商模式在“走出去”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完全跟随我们平台,而是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浦东发力服务贸易,提升一体化综合服务

  主持人:浦东是建设引领区,同时也是跨境电商的高地。您觉得未来浦东在“丝路电商”方面会有哪些作为?

  劳帼龄:浦东应该牢牢抓住的机会或许是服务贸易,尤其是数字贸易。在外高桥保税园区,从面上的商品的展示、交易,然后进一步做到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再深入到数字化营销基地的落地。围绕着浦东,可以推进全球商品的集散分拨中心、“一带一路”国家馆等等,这些都是在大方针下讨论,并且部分已经在做的工作。

  在规则制定方面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主持人:那么您对未来的“丝路电商”的发展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劳帼龄:以“丝路电商”为抓手,去建设的是一个“一带一路”的电商大市场,推动整个“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的发展。那么在这当中,对电商的理解可以扩展到更大的层面,以数字化来支撑起来,包括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等一系列载体,让中国这个电商大国进入“丝路电商”,在国际上规则制定方面发出更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