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欢迎您!
手机站
官方微信
2024-08-02 来源:国际商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一直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从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到提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积极学习世界开放经验,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成为其他国家的重要学习榜样;从主动对接全球经贸体制与规则,到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与世界在相互成就中实现了和合共赢。
首先,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顺应、引领全球开放发展大势。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第三轮产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与市场,发挥国内要素低成本优势,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即便是在当前个别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依然没有停下开放合作的脚步,而是前瞻研判全球化的历史大势,积极支持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包容方向发展。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发展、互利发展道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稳步前行,给世界开放经济带来积极正面的“溢出效应”。
中国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西方经济整体增长乏力、需求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地向世界开放自己的大市场,为世界经济复苏释放机遇与红利。当前,中国人口超过14亿,并且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与此同时,中国一方面不断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瘦身,另一方面连续举办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诸多国际展会,持续扩大进口规模。例如,2021年,通过第四届进博会,阿富汗12万罐手剥松子成功打开中国市场,展会成效获得了一致好评;2023年,阿富汗石榴也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亮相。
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多投资合作机会。受到技术周期规律影响,边际生产力和投资回报率下降,然而,新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尚未成为市场主力,导致全球投资出现下降。但是,中国在新型城镇化、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稳步推进,工业、健康、医疗、绿色、数字等领域均衍生出大量对新技术、新服务的需求。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未来将为世界投资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实际情况也表明,跨国企业依旧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并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其次,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中国为世界各国现代化树立新标杆。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现代化探索落入了诸多发展陷阱。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时间里走完了发达国家历时二百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持续稳定的卓越成绩。基于中国国情特色与世界现代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启示,并将为世界现代化揭开新篇章。
中国正从规则跟随者变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者。入世以来,中国主动对接全球贸易体制机制,并以此推动国内行政管理效能提升,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并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近年来,顺应全球服务业快速发展趋势,中国也在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不断完善“边境后”监管体制机制,加强法律保障,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近年来,区域性及双边经贸协定通过灵活高效的方式,制定了大量新兴议题规则,虽然其高标准代表了国际经贸规则的部分演进方向,但维护开放包容的多边体制仍然符合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中国积极把握多边经贸规则体系变化趋势,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与各方共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MC13)取得一揽子务实成果。其中,《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正式达成。这是127个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参加的协定,是世贸组织第一个由发展中成员引领的投资规则谈判,是第一个以发展为核心的经贸协定,也是第一个全球多边投资协定。另外,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成果生效标志着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制定取得重要突破,使得世贸组织形成全球影响力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规则。同时,中国推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取得更多经贸成果,不断提升多边治理能力。
中国勇担大国责任,提供多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国际合作机制与理念。当前,全球多边治理陷入低谷,国家安全概念被泛化使用,正常的国际经贸活动频频受到干扰,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作为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坚定开放政策,并陆续打造进博会、链博会等具有公共属性的展会,为促进全球经贸合作、产业链供应链双向开放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国际合作重回“发展”这一核心议题。中国倡议创建的亚投行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积极拓展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布10多年来,在互联互通、开拓经贸合作新市场、创新合作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最具成效的贸易通道和发展载体,为保障物资供应和维护供应链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新冠疫情更是从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创新驱动等一系列思想,丰富了全球发展理念。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也是对当下个别国家将所谓的安全凌驾于发展之上等行为的回应。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例如“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近期,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就是以全球文明倡议的“四个共同倡议”为主线的生动体现。另外,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个国家参加决议联署。中国提出的治理方案正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智力源泉,并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与话语权。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崛起,成为影响全球秩序变革的重要变量。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富的政治治理经验以及兼容并蓄等多重优势。如何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新型开放大国的重要作用,如何与不同制度的国家友好相处,是时代赋予中国的新课题,需要大国智慧与责任担当。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